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法动态


检察力量守护张贵田旧居,传承“航天精神”

[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25-03-27 | 浏览:25次 ]

在中国航天的辉煌历程中,神舟系列飞船如同璀璨的星辰,一次次划破苍穹,书写着人类探索太空的壮丽篇章。当看到神舟十九号飞船和地球同框,美丽震撼的画面充满科技与自然交织之美。这背后是那些默默无闻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无名英雄”,他们是托举那些航天英雄上天的人,也是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从不求回报的人。





张贵田就是这其中之一,1961年,他从前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学成回国,一直从事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液体发动机的设计、研制工作,是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之一。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开始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这一年,张贵田接到参加庆功宴的邀请函,前往天安门城楼接受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面对这无上的荣誉,他没有去参加表彰大会,而是回家收拾行囊,径直踏上了奔赴陕西省凤县红光沟的征途,继续投身航天科研工作。

在凤县工作生活的这段岁月,张贵田院士带领团队攻克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任务。研制初期连续4次整机试车失败没有击垮这些航天人,他们一一攻克技术难关,终于成功研制出成熟的液氧煤油发动机。






坐落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红光沟11所科研集中区旧址的张贵田院士旧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展示了张贵田院士等老一辈航天人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这一座小小的砖瓦房是以张贵田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液体动力人在红光沟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代代六院人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该旧居于2022年入选“陕西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


1993年,067基地从陕西凤县红光沟搬迁至西安南郊,张贵田也从067基地主任的岗位退居二线,成为科技委主任。2001年,067基地改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

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然和过去一样,每天坚持上班,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对技术问题进行把关,似乎忘记了自己已是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他不肯将人生的“亮点”留住在过去的时光和业绩中,而是学到老,干到老,奉献到老,奋斗到老,一辈子坚守航天报国的初心,将自己的全部热量都转换成光,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


张贵田旧居作为067基地在凤县红光沟的一部分,是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保护。凤县人民检察院扎实开展文化“寻保传”活动,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积极督促落实保护责任,加强对旧居的日常维护和修缮。针对旧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房屋漏水、墙体裂缝等问题,及时督促文物保护部门进行修复,确保旧居的建筑结构安全,加强与环保部门及航天六院的联系,加大对旧居周边环境的监管。同时,该院还在院内公益诉讼法治教育基地设置专栏,展示红光沟所蕴含的“航天精神”,通过面向大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航天精神”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如今,旧居已经成为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一个重要部分,发挥着爱国主义教育、航天精神教育、科学家精神教育的作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凤县人民检察院也将继续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深入推进文化“寻保传”活动,为县境内更多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