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政法队伍建设述评 |
[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6-04-25 | 浏览:4991次 ] |
政法机关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确保队伍忠诚本色
补足精神之“钙” 抒写拼搏奉献新篇章 理想信念,是一支队伍前进奋斗的精神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队伍的政治灵魂,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政法队伍建设第一位,不断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要求,政法队伍要抓好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把理想信念牢固树立起来,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政法机关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确保政法队伍忠诚本色,肩负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 强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信仰是融于灵魂的血脉基因,是心中坚守的精神高地。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类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形势,政法机关唯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激发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以往的实践证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周永康、周本顺、李东生、奚晓明、马建等人走到党和人民对立面,最根本的就是放弃了主观世界改造,丢掉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法各单位采取党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支部集体学习、集中培训、辅导报告、巡回宣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形式,抓好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之“钙”,打造“金刚不坏之身”。 思想政治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近年来,新一届中央政法委坚持每年一个主题,于2014年、2015年分别组织开展了政法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全面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培训省部级、厅局级干部1200多人次。各地政法机关也积极开展各类培训,通过讲座、研讨班、学习日等形式,强化干警理论学习。 与此同时,全国政法机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高政法队伍思想素养,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净化灵魂、指导实践。 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广大政法干警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创新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政法队伍是和平年代面对“疾风”、“烈火”最多的一支队伍,政法干警经常接触社会阴暗面、同违法犯罪分子打交道,长期面对生死考验,这就决定了在理想信念问题上广大干警必须有更高标准、更严要求。 十八大以来,各级政法机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最高人民法院每年下发政治工作要点、定期召开政治部主任会议、制定出台思想政治建设意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建立健全干警思想状况调查研判和教育引导机制,增强工作实效。 当前,司法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深化改革的过程也是利益调整、观念变革的过程。试点地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始终,司法改革推进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跟进到哪一步,精心做好动员部署、专题培训、政策解读工作,确保各方理解支持改革,顺利推进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重大活动日渐频繁,做好安保工作成为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北京、河南、新疆等地公安机关纷纷建立战时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动员广大干警增强大局观念、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以最高标准、最严措施、最佳形象投入安保工作。 在建立完善相应机制的基础上,政法机关积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载体方法,以政法干警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了工作效果。 中央政法机关先后推出读书计划、大讲堂等措施,以文育警。最高检强化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司法部广泛开展监所文化、律所文化创建活动,提升工作“软实力”。 河南省法院系统、山东省济宁市政法机关定期举办道德讲堂,打造干警净化心灵精神家园。江西、甘肃等地监狱系统采取重温入党入警誓词、祭奠英烈、观看主题教育电影等活动,加强对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也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甘肃省华亭县公安局等积极运用微信、QQ等建立“平等式”网络交流平台,开展“微党课”、“微演讲”,用生动鲜活的事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教育、启迪、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颇见成效。 用先进典型引领核心价值观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4月13日,全国百家网站“政法英模榜”展播活动正式启动,各级政法机关组织广大干警积极参与其中,学英模、找差距、比先进、见行动。 新时期好法官邹碧华、才让旺杰,坚守职业良知、守望正义检察官陈永洁、刘文胜,爱民模范公安民警吴一心、宝音德力格尔,模范司法所长李培斌、最美草原律师郭二玲……十八大以来,政法机关涌现出一大批忠诚履职、拼搏奉献的先进典型人物。 中央政法委每年推出一批政法重大先进典型,下发通知要求广大政法干警向先进英模学习,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宗旨意识,永葆政法干警忠诚政治本色。 各地政法机关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激励和引导作用,用先进典型引领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报告会、研讨会、主题演讲等形式,引导广大干警学习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党忠诚、恪尽职守,做忠诚使命的典范。 身边的榜样最能感动人、激励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检察院、四川省南充市公安局、青海省都兰县司法局等先后开展了“寻找身边典型、学习身边典型”活动,用身边的典型做镜子,提升干警思想意识,转变工作作风。 众所周知,政法队伍是和平建设时期牺牲最大的队伍。确保政法队伍绝对忠诚,不仅需要学习教育、典型引领,也需要关心和温暖。 近年来,各地政法机关努力做到用事业激励警心、用关爱温暖警心,对牺牲、负伤干警把优抚政策落到实处,千方百计帮助干警解决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加强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不断增强政法队伍的凝聚力。 浙江法院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师培训工作,全省法院实现心理咨询师全覆盖。江苏省苏州市公安机关借助信息化技术,通过调整勤务模式、改进工作方式、落实轮休制度等措施,让民警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广大政法干警坚守理想信念、不忘初心,面对政治考验,旗帜鲜明、挺身而出,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豁得出、顶得上,用最生动实践,抒写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新篇章。(记者 周斌)
政法机关狠抓能力建设提升队伍战斗力 确保追得上打得赢说得过判得明 千古兴业,关键在人。 在我国,有一支由近350万“精兵强将”组成的政法队伍。他们是保卫人民平安、维护公平正义的“铜墙铁壁”,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护航祖国发展的“定海神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干警本领,确保更好履行政法工作各项任务。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政法机关狠抓队伍能力建设,多措并举,想方设法让政法干警“练好内功”,提升履职能力,确保整个政法队伍“追得上、打得赢、说得过、判得明”。 加强培训克服本领恐慌 今年4月1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讲堂”在中央政法委机关大会议室举行。 坐在台上的是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君如,他当日的身份是讲师,给全国政法干部讲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台下听课的“学员”也不同寻常,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以及中央政法委全体委员。讲座在县级地方设立了分会场,全国130余万政法干部观看了视频。 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次讲座?孟建柱在当天的动员讲话中给出了答案——政法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迫切需要政法干部政治理论素养、专业知识、视野境界有新提高。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培训被作为提升政法队伍素质能力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一直在路上。 中央政法委主动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筹办政法干部学习讲座,推动教育培训从领导干部向全体政法干警、从专题集中向制度化经常化、从传统模式向信息手段转变,打造教育培训“转型升级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央政法各单位和各地政法机关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创新教育培训形式、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探索创造出大量鲜活经验。 最高法大力推广青年法官导师制、业务竞赛、案例研讨、庭审观摩,提升法官办案技能;组织讲师团赴西部12个省区巡回授课,提高法官素质。最高检每年组织讲师团赴西部民族地区巡讲支教。公安部针对恐怖威胁,集中开展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司法部推进岗位练兵制度化、专题化、实战化,实现教、学、练、战“四位一体”,同时结合援疆援藏援青,举办维汉、藏汉双语培训班,加强对新疆和藏区干部的培训。 山西、内蒙古、江苏、福建、广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地政法机关坚持开放办学,主动与中国法学会、政法高校合作,委托开展订单培训;河北、辽宁、浙江等地依托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政法网或政法机关专网,通过开设微信、短信平台,举办网络大讲堂、在线互动等,建立兼容、开放、共享的政法干警网络培训体系…… 一系列政法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帮助政法干警“充电”,让他们用更多知识武装头脑、通过更多实践增长才干,履职能力“更上层楼”。 开放包容增强沟通能力 舆论所向,事之所成。 在当今“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如何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是政法队伍提升履职能力的新课题。 孟建柱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特别提出,要善于以主动、坦诚姿态与社会沟通,以开放、包容心态面对媒体,完善政法宣传舆论工作机制,提高与媒体沟通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使正面宣传更积极、政策解读更深入、舆论引导更有效,为政法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生态。 共识在交流中增进,力量在互动中凝聚。 近年来,政法机关进一步增强主动宣传意识和能力,从最初尽量“捂着不说”到在民意呼吁下“被迫小声说”;从“会说但时常乱说”到“主动大声说”,政法机关对外沟通的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官方微博,早在2014年粉丝数就已突破千万,成为全国首个超千万粉丝的政务微博。如今,其粉丝数更是超过了2100万。 密切关注食品、药品、环境安全等老百姓挂在心头的问题,广泛宣传户籍制度改革、车检驾证新规、打击暴恐活动专项行动等舆论高度关注的重点工作……“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官微的主动作为,成为其吸引众多“粉丝”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开放的态度加强信息公开,以最大的诚意与公众互动交流,“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官微取得的“成绩单”,是政法机关有效进行舆论引导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各级政法机关结合自身工作重点亮点,及时通过媒体做好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工作,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让公众兴趣点、舆论风向标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最高法建设的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中国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和中国执行信息公开平台,给百姓带来“看得见的公平正义”;从2014年4月开始,最高检不断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上公开落马省部级高官立案侦查及侦查终结移送起诉信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搭建以微博、微信和网络为主要载体的在线普法新平台,推出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普法新形式,推动普法进入2.0时代…… 正是通过这些积极主动的宣传,各级政法机关增强了与群众间的互动,减少了信息鸿沟,公众知情权得到极大保障,政法机关的司法公信力也由此不断提升。 培养专门人才练好内功 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 培养一支过硬的政法队伍,核心要素便是人才。 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政法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对政法队伍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更需要政法机关在专门人才建设方面狠下功夫,不断提升政法队伍专业化水平。 引进专门人才,招录是第一关。如何改进招录方式,补充对口急需人才?各地政法机关“开动脑筋”,尝试了一些新探索。 云南、内蒙古采取特殊岗位特殊招录方式,补充公安机关急需的计算机、刑事技术及小语种人才;河南省开通公安院校毕业生和特殊人才招录“绿色通道”,建立公安专业招生与招警衔接机制;北京市、上海市知识产权法院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聘任技术调查官,参与案件技术调查、咨询、鉴定、专家陪审。 招录来专门人才,如何为他们“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是发挥专门人才作用的重要一环。在这方面,政法机关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最高法与高校合作开展应用型法学博士培养;最高检实施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引才工程,重点引进“高精尖”专门人才;公安部从东部地区选派1200名业务骨干和专家赴西部工作,西部选派3000余名业务骨干到东部跟班锻炼;司法部实施东中西部人才交流和干部挂职锻炼。 北京、上海、广东公安机关开展反恐处突、网络安全、金融证券、涉外法律等专门人才队伍培养工作;云南省遴选通晓当地民族语言的高中毕业生定向培养,期满后派回原地区工作…… “凡属过去,皆为序章”。政法队伍能力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 复杂多变的局势考验着政法队伍的智慧,也给政法干警增强能力提供了动力和契机。各级政法机关在全方位提升人才能力、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加力,定能锻造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过硬政法队伍。(李想)
政法机关严明铁规禁令打造过硬队伍 力促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 政法队伍的清正廉洁,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社会公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纪律教育,健全纪律执行机制,以铁的纪律带出一支铁的政法队伍。要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政法领域的腐败现象,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全国各级政法机关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旗帜鲜明反对腐败,不断强化纪律作风建设,努力促进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 敢于自曝家丑清除害群之马 反腐败斗争没有禁区,没有特区,也不能有盲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政法系统查处违纪违法省部级干部9人、厅局级130多人,周永康、李东生、奚晓明等一批高官相继落马。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今年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收钱捞人甚至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问题,要敢于碰硬、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政法机关的腐败往往体现在执法办案中,体现在与司法掮客、当事人的利益输送中。为斩断司法腐败链条,2015年3月,中央政法委印发《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为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划定“红线”。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分别制定相关规定和实施办法,明确司法人员不得干预、插手案件办理的具体情形,各地政法机关认真贯彻执行。 公安局副局长收受贿赂干预司法被移交司法机关;正处级审判员“说情打招呼”被开除公职;反渎职侵权局副局长过问案件、通风报信被撤职……今年2月,中央政法委公开通报7起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典型案件。 近年来,中央政法委连续通报、公开曝光一批政法干警严重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案件,向违法违规者举起“红牌”。 有媒体评论认为,敢于自亮“家丑”,体现了政法系统清除害群之马的决心、反腐持续发力的态势,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政法系统反腐倡廉走向常态化、制度化。 网络已成为当下反腐的重要渠道,各级政法机关公开设立举报网站,鼓励、支持人民群众通过上网、来信等方式,举报司法腐败问题。最高法、公安部建立健全网络举报体系,形成“上下联动”查案机制。最高检在12309举报网站开设“检察干警违法违纪举报”专区,及时受理核查违纪违法线索。 问责失职干警、干预案件追责、开通举报网站……一系列有力措施,展示了政法机关扎扎实实抓队伍的决心和魄力,对干警改进作风、公正廉洁形成倒逼机制,有效遏制了违纪违法行为。 正风肃纪设置警戒线防火墙 从政法干警违纪违法案件来看,不正之风、腐败问题只是“表”,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才是“里”。一些干警出问题,往往是从破坏规矩、违反纪律开始的,一发不可收拾,从小问题酿成大祸害。 少数干警生活圈、社交圈问题突出;随意执法、趋利执法、暴力执法问题仍有反映;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问题禁而不绝。 针大的窟窿,斗大的风。中央政法委专题研究政法队伍纪律作风问题,强调对不良苗头,不能视而不见,要抓早抓小,在思想上设置“警戒线”,措施上筑起“防火墙”,努力用铁的纪律带出过硬队伍。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分别制定法官“十个不准”、检察官“八条禁令”、公安民警“三条纪律”,划定政法干警必须遵守的纪律底线,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法机关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上,对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粗暴执法、欺压群众等顽症痼疾开展集中整治。 最高法出台33项措施,整治“六难三案”问题。最高检部署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整改“四风”和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司法部认真开展刑罚执行、法律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专项治理, 在律师和公证队伍开展“教育规范树形象”教育整顿活动,增强干警和法律服务队伍执法为民意识。 反腐倡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警钟长鸣,发条常紧。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央政法机关先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干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各级政法机关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防止司法腐败扎紧制度篱笆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针对一些地方和单位违法违规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中央政法委深入分析突出问题、查找薄弱环节,着力从制度上堵塞漏洞,于2014年1月出台《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 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指导意见》,提出从严把握实体条件、完善程序规定、强化责任追究的要求。 全国监狱系统通过建章立制、严格公正执法、加强执法监督、深化狱务公开、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北京、江苏、四川等地监狱实行“谁承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执法办案质量终身责任制。 防腐倡廉,关键是制度。为杜绝高墙内的暗箱操作,最高法、最高检相继出台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司法解释,明确具有“因罪犯有立功表现或重大立功表现拟提请减刑”“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系‘三类罪犯’”等情形的,检察机关一律调查核实,法院必须开庭审理。各地法院还通过互联网及时向社会公布减刑、假释裁定书。 近年来,发生在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过程中司法不公、贪赃枉法等问题突出,涉案财物处置乱象饱受诟病,极易产生司法腐败。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的意见》,中央政法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实施办法,进一步健全处置涉案财物的程序、制度和机制。公安部全面修订《公安机关涉案财物管理若干规定》,要求各级公安机关严格涉案财物查封、扣押、冻结等程序,严禁由办案人员自行保管涉案财物。 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杜绝腐败。各地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涌现出了一批鲜活经验。吉林省法院建立“电子法院”、山东省检察机关建成信息管理系统、贵州省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打造“数据铁笼”,完善执法司法流程信息化管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实时监督、动态管控、风险提示,实现从立案、结案、执行到信访各环节全过程留痕。 人们欣喜地看到,政法机关建章立制,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在执法办案各个环节筑起最严密的篱笆墙,让司法腐败无处藏身。(刘子阳)
政法机关加强信息化条件下队伍建设 信息科技助推政法队伍提升战斗力 这是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谁拥有先进科技手段、占据信息优势,谁就能掌握主动、赢得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要求,政法机关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法机关把科技应用能力建设作为核心战斗力来抓,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做好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工作,政法队伍建设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大大提高了新形势下的履职能力。 树互联网思维提升工作能力 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就会落后于时代,甚至被时代所淘汰。 近年来,政法机关积极倡导“数据文化”理念,引导广大政法干警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对互联网领域新知识的学习,加强对现代科技手段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干警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做好政法工作的本领。 领导率先垂范。孟建柱在一系列重大会议中反复强调,要深刻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信息化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在去基层调研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始终是孟建柱关注的重点,凡是与之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很懂行”。 各级政法机关积极作为。通过召开信息化建设部署推进会,采取集中培训、日常实战应用考核、信息化应用比武竞赛等办法,将信息化应用学习融入日常工作中,政法干警运用信息科技做好政法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 经过3年多探索实践,“信息化引领政法工作”已经成为政法干警的普遍共识,广大干警自觉主动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违法犯罪新特点、群众新需求的研究,运用大数据精准预防打击犯罪,通过科技手段优质高效服务群众,赢得社会各界交口称赞。 ——预防打击犯罪方面,各地加强对各类公安信息系统和指挥调度平台的深度融合、集成应用,实现情报研判、决策指挥、联动处置一体化,提高了打击效能和整体防控水平。去年年底,浙江省金华市140位民警参加全市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比武,48小时内破案53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21名。 ——高效服务群众方面,各地纷纷设立网上警务室、诉讼服务自助平台、电子阅卷室、“12348”公共服务平台等,让网络多跑腿、百姓少跑路。江苏司法行政机关在全省13个地市全面建成“12348”网站,开发“12348”手机APP和微信平台,为群众提供全天候、一站式法律服务。 信息化让教育培训潜移默化 教育培训是政法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类风险隐患增多,政法干警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同时,新的形势又要求政法干警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工学矛盾突出。 为此,各级政法机关在做好集中教育培训的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积极构建兼容、开放、共享的政法干警网络培训体系,推广案例式、互动式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培训工作时代感、实效性。 近年来,中央政法各单位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多次开展网络培训,不仅扩大了培训范围,降低了培训成本,还增强了培训的及时性、针对性。去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专家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全国民行检察部门作网络培训。 上海法院开设教育培训网络平台,设置在线学习、自主选学、教学互动等8个模块共34项功能,突破了传统教育培训模式对空间、时间的限制,广大干警在工作、办案之余,点点鼠标、按按手机就可以进行在线学习。 安徽省桐城市人民检察院、湖北省公安县公安局、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司法局等单位利用微信群、QQ群,开设“微课堂”,进行理论学习、交流办案心得、及时答疑解惑,新颖的形式、平等的互动方式,吸引了政法干警,掀起了学习热潮。 针对以前思想政治、法律条文等学习培训形式单一枯燥,效果不太理想的问题,一些地方政法机关创新采取制作H5、视频漫画等形式,让学习动态化、可视化,潜移默化。 政法队伍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力量不够人来凑。很长一段时间,政法队伍管理处于一种简单粗放的状态,不管是办案还是安保,是服务群众还是加强自身执法监管,通常采取“人海战术”,动辄要求增设机构和人员。不仅导致警力长期紧张,干警休息权等权益也难以保障。 十八大以来,在新一届中央政法委的带领下,各级政法机关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政法队伍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向信息化要警力、战斗力,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 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研发了信息化安保系统,凡大型活动,事先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对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布警,对从未出现问题的地方少布警或不布警,原本需要几千警力的大型活动安保现在几百警力就够了,基本不必动用派出所警力。 案多人少矛盾是司法机关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经济下行和立案登记制的实施,问题愈发凸显。不少地方司法机关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法官检察官提供智能化服务,提升了办案效率,有效缓解办案压力。 吉林法院探索建立“全业务覆盖、全天候诉讼、全方位融合”的电子法院,大力推行网上立案、网上审理、网上执行、网上接访等,把大量诉讼活动由线下移到线上;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开发裁判文书自动生成系统、裁判文书智能校对辅助系统、电子签章与打印系统等,大幅减轻法官负担。 针对看守所大多地处郊区,提审犯罪嫌疑人耗时耗力的问题,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检察院、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与当地看守所共建同步传声的“远程视频提审系统”,对轻微刑事案件、犯罪事实清楚嫌疑人认罪的刑事案件等多数案件,实现足不出户远程提审。 与此同时,各地政法机关依托信息化平台,积极建设集综合考评、表彰奖励、激励竞争、选人用人等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客观的数据和评价机制,科学管理队伍,调动了广大干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规范执法司法促进清正廉洁 建设一支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近年来,政法机关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干警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制约,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出轨、个人寻租的机会,促进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 公安机关全面实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新机制,检察机关全面推行网上执法办案平台,人民法院推广科技法庭,司法行政打造数字化监狱,以执法办案信息化促执法规范化。 为解决讯问期间可能发生刑讯逼供的问题,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积极推广讯问全程录音录像制度,一些地区安装了先进的同步录音录像和监控装置,通过技术实现了音视频数据实时存储、同步刻录备份、无法更改和编辑、异地同步调取。 实践证明,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权力运行进行实时动态监督,既能提高监督的精确性、有效性,又能增强监督结果的可信度、说服力。 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推进法院案件信息业务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司法权运行规范化。贵州贵阳公安交通管理局实施“数据铁笼”计划,用数据编织制约权力的笼子,使权力运行全程电子化、处处留痕迹。 目前,最高法、公安部均开通了干警违纪违法专用举报电话和互联网举报平台,最高检在12309举报网站开设“检察干警违法违纪举报”专区,及时受理核查违纪违法线索。一些地方政法机关运用新媒体搭建社会监督平台,在群众身边开设举报曝光专区、开通手机客户端举报窗口、发动群众随手拍提供线索等,打造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近年来,政法机关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推进审务、检务、警务、狱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 最高法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将司法公开的内容从审判公开延伸到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各个方面,以公开倒逼法官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能力。 信息化是强大的驱动力,十八大以来,各级政法机关积极做好信息化条件下政法队伍建设,运用信息科技不断提升政法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政法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进展。(周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