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干警风采


走进山区派出所 黄牛铺派出所民警的“衣食住行”

[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5-01-26 | 浏览:5530次 ]

2826-6B-黄牛铺派出所-1_副本.jpg

云雾缭绕,山大沟深。与工作生活在喧嚣繁华都市的人们相比,常年坚守在莽莽秦岭深处的民警会遇到怎样的情境?有怎样的故事?为了把心中的诸多“问号”弄清,我们走进陕西省凤县公安局黄牛铺派出所,了解偏远山区里民警别样的衣食住行,感受他们朴实真挚的爱民情怀。

衣:单衣棉衣随身带

2826-6B-黄牛铺派出所-3_副本.jpg

黄牛铺派出所地处秦岭南麓,辖区含黄牛铺镇和红花铺两镇,平均海拔1600余米,最高海拔3200多米,辖区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14度左右。特殊气候和地理特点,给民警工作生活和服务群众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
位于秦岭深处的黄牛铺派出所辖区是远近有名的避暑胜地,早晚温差大。即便夏季进山走访服务群众时,民警都要毫不例外地带上冬季才可能使用的衣物。说起这个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到黄牛铺派出所工作时间最短的民警陈家辉感受最深。
去年8月,民警陈家辉被调往黄牛铺派出所上班。经受着山下炙热高温的陈家辉,当接到县局让他去黄牛铺派出所报到的命令后,第二天就兴冲冲赶到了派出所。但是,到派出所没几天,陈家辉就领略了避暑胜地的另一种面目。8月的一天,红花铺村养殖大户伍喜来就来到派出所,称自己养的11只山羊走失,请求民警帮助寻找。伍喜来的养殖场在红花铺村红花沟内,距离派出所近10公里。接到伍喜来求助后,陈家辉和两名战友立即赶往羊群走失区域。在伍喜来带领下,陈家辉和战友跋涉泥泞山路,冒着毛毛细雨,走了3个小时赶到现场后,就立即分头行动。
在茂密的大山里找羊群,就如同大海捞针。陈家辉一边沿途寻找当地群众打探线索,一边试图发现羊群足迹。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直到夜幕降临,陈家辉仍未发现羊群影子。无奈之下,陈家辉和战友决定第二天天亮后再继续寻找羊群。
为了节约往返时间,不给群众添麻烦,陈家辉决定暂住位于半山腰的一间果园庵房里。因没有随身携带御寒棉衣,陈家辉在庵房内度过了寒冷的夜晚。夜间,当身上的汗水冷却后,寒冷开始袭击陈家辉。陈家辉将一捆麦草抱进庵房当被褥,蜷缩着熬过一夜。次日,经6个多小时努力,陈家辉帮着群众找到了羊群。
食:冬季应急是野菜
2826-6B-黄牛铺派出所-4_副本.jpg
有一首经典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因其节奏欢快、琅琅上口而广为传唱。在黄牛铺派出所,民警对这首儿歌更是情有独钟。因为在大山深处,采蘑菇也是黄牛铺派出所民警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黄牛铺派出所辖区总面积605平方公里,13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3483户群众大都分散居住在偏僻的山旮旯里。由于辖区冬季时间长,无霜期只有200多天,民警的冬季生活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为了防止冬季大雪封山造成蔬菜等食物短缺,每到冬季来临之前,派出所就要提前储备大白菜、萝卜、土豆这些耐寒易储存“战备粮”。尽管这样,一旦风雪持续时间长,民警还是常常会面临蔬菜断顿的窘境。对此,民警就在“靠山吃山”上想办法。在大山里工作时间久了,民警发现秦岭深处的野蘑菇、野蒜苗、野大葱到处都有,特别是野蘑菇数量最多。于是,每次走访群众途中,民警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布囊,沿途采摘野蘑菇等野菜。民警将野菜采摘回来进行晾晒后,留着冬季应急。
怎样确定采摘的野蘑菇有毒无毒,能否食用,在黄牛铺派出所工作时间最长的民警贾岩最有发言权。自从2012年初到黄牛铺派出所,贾岩就得到了老民警鉴别野蘑菇的真传。只要发现野蘑菇,贾岩只需一瞥就能分出好坏。也正是贾岩的这个拿手绝活,使他成为当地小学的“客座教授”。贾岩到黄牛铺派出所当年,就发生一起学生食用野蘑菇中毒事件。尽管在贾岩和乡亲们帮助下,中毒的两名学生被及时送到医院,最终脱离生命危险,但这件事让贾岩又多了一个服务项目。每年开学时,贾岩就会赶到学校,专门给学生传授野蘑菇辨别方法。为确保学生不发生意外,在贾岩建议下,学校专门腾出时间,把课外活动场地搬到野外,由贾岩现场给学生讲解快速识别食用野生蘑菇技巧。自从贾岩走上讲台,再没发生过学生食用野蘑菇中毒事件。
住:睡在房顶图凉快
2826-6B-黄牛铺派出所-6_副本.jpg
黄牛铺派出所依山建设的住房有10间。按理说,除去3间用于户籍室、厨房、库房外,其余房间完全可供5名民警居住。但是,派出所民警却常常遇到“住房难”。
山区群众出门走亲戚、驮种子、运化肥、找零活、买生活用品,都离不开好帮手——摩托车。因其像过去农家喂养的骡子,群众亲切地把摩托车称为“电骡子”。群众下山大都早出晚归,夜间驾车返回家里存在很大隐患。为了不让群众涉险,派出所平整了门前的空地,作为群众“电骡子”的临时停车场。可每到夏季,“电骡子”使用频率高,停车位不够用,民警便腾出3间房子,专门让群众的“电骡子”入住。有时候深夜赶到派出所的群众没法回家,民警便把自己的房间腾出来让群众住,自己则睡在房顶过夜。看到把民警“逼”到房顶上,有很多群众过意不去,而民警却告诉群众说:“住在房顶就是图个凉快。”
冬季路上有冰雪,群众出行虽然少了许多,但有些群众还是不得不下山办事。由于在雪夜返家途中危险系数高,派出所就把腾出的房间作为群众中转站。民警购置了简易床和电热毯,让群众晚上睡得踏实暖和。
在黄牛铺派出所,民警住房紧张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把房间作为群众农副产品的仓库。木耳花椒和野生核桃是辖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山里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群众肩扛背驮辛辛苦苦从山里带下来的农副产品很难一次就销售完。为了不让群众扛着没卖完的农副产品来回跑冤枉路,减轻群众负担,派出所不但将房间腾出来让群众放置农副产品,还在山外张贴销售信息,发动亲友代销,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销售难题。72岁的黄牛铺镇三岔河村村民汪发科无儿无女,多年来,派出所专门安排民警上门帮助老人采摘花椒,然后翻山越岭带回派出所,想方设法给老人种植的花椒找买主。有了民警热心帮忙,老人的花椒没有一次滞销。
行:鞋子张嘴不奇怪
2826-6B-黄牛铺派出所-5_副本.jpg

“这是黄牛铺镇东河桥村村民梁世贵的妻子权玉田给我送的一双手工布鞋,我一直舍不得穿。”说起这双布鞋的来历,所长储建辉言语中透着激动。
梁世贵身体染病,一家人经济拮据,是有名的贫困户。储建辉上任后不久,就带民警到梁世贵家探望,给梁世贵家送去大米、面粉和食用油以及400多元生活费。那天,走了十多公里山路的民警赶到梁世贵家时,权玉田一眼就发现储建辉胶鞋上咧了“大嘴巴”,露在外面的脚趾头上沾满泥巴。等储建辉第二次再去梁世贵家中探望时,权玉田拿出一双布鞋,说啥也要让储建辉收下。原来,储建辉走后,权玉田就找到布料,一针一线给储建辉精心做好了布鞋。
鞋子“露脸”,是黄牛铺派出所民警人人都有的经历,也是派出所民警平常“行”的一个缩影。在黄牛铺派出所,每个民警都能拿出几双咧着“大嘴巴”的鞋子,这成为派出所独特的“标识”。黄牛铺派出所辖区群众居住分散,最远的村组距离派出所30多公里。由于山路崎岖狭窄,车辆无法到达,民警上门走访群众,开展服务活动,很多时候不得不靠步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论群众遇到啥难事急事,热心的民警从未耽误过。
红花铺镇红花铺村村民刘伍超71岁,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老夫妻俩相依为命。自从黄牛铺派出所把刘伍超夫妇列为帮扶对象后,老人家里的困难就一直牵动着民警的心。去年12月22日23时许,刘伍超老人打着手电筒步履蹒跚地赶到黄牛铺派出所求助,称老伴李凤云傍晚出门后就没了音讯。值班教导员王巍一边询问情况,一边指派民警文江招呼附近村民紧急集合。当十多名群众赶到派出所后,王巍和文江分头带着群众一头扎进漆黑夜幕中。刚走了仅几公里,王巍的胶鞋就被一根削尖的树根刺穿,脚上顿时流血。王巍忍住疼痛,带着大家一边沿途大声呼喊,一边朝老人可能走失的区域寻找。直到次日7时,民警和群众才在一处废弃的土坯房中找到李凤云。原来,李凤云晚饭后打算去3公里外的邻村购买食盐,谁知在一岔路口迷路。半路上没有遇到一路人家,她感觉可能走错方向,不敢继续朝前走,就在路边废弃的土坯房停下来。王巍带人赶忙把老人送到村医务室,见老人无大碍,这才返回派出所。

王巍脚上受伤,整整瘸了十多天。伤好后,王巍就去山里看望刘伍超夫妇。王巍风趣地说:“脚丫子要是不赶紧到山里磨合磨合,估计以后就认不得山路了。”( 孙力 杨建林)

(来源:西部法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