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
[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4-02-20 | 浏览:3503次 ] |
(县政协委员、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维稳办主任吴保平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凤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大会发言)
社会管理创新,是随着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化,针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必须适应新形势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今天,就这个话题和大家交流探讨一些粗浅的认识,并结合当前我县的社会管理实际提一些建议和看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概念和发展背景 1、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概念。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格局中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社会环境。归根到底,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即做群众的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和运行规律,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改造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制度和机制。与社会管理相比,“创新”二字的添加,既赋予了我们丰富的目标预期,也拓宽了社会管理工作的渠道和空间。 2、社会管理创新的进程要求。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已成为社会关注、媒体聚焦、政府探寻的重大课题。 →2004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管理首次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把社会管理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 →2011年7 月,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就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深刻论述,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 →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创新社会治理依然是改革的重点。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成为了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 3、社会管理创新提出的背景。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社会管理必须不断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是社会成员身份变化,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经过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个体、私营、外资、股份制企业等经济组织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大部分国有、集体企业已改制,大量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随着就业条件对户籍要求的不断降低和交通环境的持续优化,农民工、大学生正大规模、大范围地流动就业。还有一部分无固定职业的闲散人员游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实体以外,为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二是利益格局变化,低收入群体产生失衡心态。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使国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国家、企业主拿得多,一线职工拿的少。收入分配的不均衡,使低收入者的心态失衡,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滋长,“仇富”情绪增加。民主法制的发展启迪和增强了公民的维权意识,人民群众要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难度与挑战。三是城镇化步伐加快,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一是农民对土地补偿越来越高的期望值与现有补偿标准之间的矛盾;二是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生活和就业难、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之间的矛盾;三是拆迁安置中存在种种矛盾。这些矛盾如不能及时、妥善化解,就有可能逐步升级、不断激化。四是多元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正不断开放,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的传播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一些人核心价值观缺失、信仰动摇;一些人受西方文化影响,对民主、法制的理解断章取义。五是信息传播快速化,公共危机产生的概率在增大。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范围大大扩展。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故等公共危机,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播到最广的范围,舆论监管的难度、公共危机产生的概率都大大增加,网络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有可能交织在一起爆发。 二、当前我县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县在推进便民服务,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供公共设施保障,惠民工程建设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和改善。但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矛盾凸显,主要表现在:刑事犯罪发案率居高、公共安全事故多发,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难度增大,新兴媒体管理任务异常艰巨;基层的社会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因利益诉求引发的各类矛盾、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增多;政府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律政策、干部队伍素质、方法手段等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我们面临的改革与发展的矛盾、发展与环保的矛盾,表现的比较突出,这些问题都呼唤着社会管理的创新和跟进。
三、创新我县社会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2、把深化平安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要切实抓好平安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环境。一要建立健全情报信息机制,妥善用好依法处置和舆论引导两个手段,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二要以严打整治为抓手,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始终保持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三要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切入点,积极鉴借“枫桥经验”,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四要以维护公共安全为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矿山、道路、食品和药品等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3、把搞好基层工作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基层是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必须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健全基层组织,完善基层功能,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搞好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一是切实抓好社区建设。加快城镇社区建设进程,逐步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城镇社区组织体系,逐步实现居民自治与政府管理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充分发挥社区引导服务群众、反映合理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二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强化基层政府的服务功能,努力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务。三是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基层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调解纠纷、化解矛盾。 4、把强化社会管控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社会管控作为支撑。一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稳步有序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帮助群众解决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实际问题。二要继续推广农村“互助互联”模式,有效缓解农村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困难,关注并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三要健全网上网下相结合的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的规范管理,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严肃查处清理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 5、把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必须要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实现政府与企业、社会、市场之间的合理分工;要将政府的主要精力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为人民群众提供充分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公共产品;为各类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市场环境等经济型公共服务。同时,还要向市场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制度和法律法规等公共产品,守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6、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强大动力。干部队伍是政府的执政主体,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执政水平和政府公信力。要不断优化广大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强化作风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人力支撑和智力保障。 7、把创新宣传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思想引擎。加强宣传教育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要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宣传效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创新社会管理带来的明显变化,为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社会管理创新虽然涉及各领域各方面,但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以服务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的。只要把握住这个核心,科学谋划、努力实践,就一定能够在社会管理创新上取得新进展,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取得新突破,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