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铺镇:党建引领“1331”工作模式 创新治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
[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23-07-12 | 浏览:1502次 ] |
近年来,凤县红花铺镇以密切联系服务群众为目标,努力发挥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1331”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一、主要做法以强化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村民代表联系居民”为纽带,以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常态化落实为路径,搭建“百姓说事会”村级治理平台,构筑“1331”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突出一个核心,党建领航筑牢治理根基。始终把党的领导与“枫桥经验”基本精神紧密结合,把基层党组织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主心骨”,贯穿于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维护稳定全过程。一是强化政治统领。引导基层党员主动参与疫情防控、防汛防滑各项工作,让党员干部在大战大考中淬炼品行、提升能力。构建镇村两级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和责任体系,将平安建设实绩作为党建考核、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压实基层平安创建主体责任。二是优化基层治理。研究制定《红花铺镇“1331”基层治理创新活动实施方案》《网格化管理直接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百姓说事会服务平台运行工作机制》等制度,确保建章立制长效落实。三是健全治理体系。充足保障平安建设工作经费,不断完善综治中心,“三防”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发挥支委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全面推行“支委领导、代表理事、网格自治”扁平化治理模式。
搭建一个平台,闭环运行提升工作效能。邀请“三类代表”、乡贤、法律明白人等组成“百姓说事会”,确立“八说八不说”原则,推行“听说议办督评”六步工作法,让村民上门说、现场说、定期说,及时厘清群众关切的民生、发展大事和邻里、家庭纠纷的小事。建立完善说事事项、承办责任、办理结果、满意评价“四个清单”,逐一跟踪督办、事后回访,落实闭环运行、销号管理,确保件件落实、力争事事满意。提前三天向发布“百姓说事会”公告,现场登记事项登记表,共同受理三类代表前期收集、群众现场反映的各类诉求,现场办公进行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召开村两委会研究议定解决方案,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书面上报镇党委协同办理。二、取得成效工作关口前移,转变了服务方式。草凉驿村一组村民李某星反映其子李某红2008-2009年度养老保险已经缴费,但却查不到缴费记录,缴费出现断档,曾多次上访反映问题。在草凉驿村召开百姓说事会时,镇村分管养老保险的领导、干部向其做了政策解答,并做出承诺,由网格员负责进行调查处理。网格员同镇业务干部对接,入户对此事进行协调处理,事情得到圆满解决。面对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等制约因素,红花铺镇依托“1331”工作模式让镇村干部常态化走出办公室,走到农户院坝、走近群众身边,群众的问题得到了精准的掌握,确保了问题隐患早发现、早解决,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实现了群众上门找服务向干部入户送服务的转变。决策模式转变,提升了服务效果。红花铺镇就百姓说事会流转上来的人行钢板桥、防汛河堤建设项目事项,在镇党委会进行了研究,镇主要领导立即行动,多次向上对接协调,最终红花铺村二组河堤开工建设,1802米河堤建设完成,为80余户群众和160余亩耕地提供防护,彻底解决红花铺21户居住群众汛期担惊受怕、遭受威胁的问题。同时争取到项目资金151万,在白家店村三组实施钢板桥建设项目,钢板桥将为白家店村的群众安全出行提供保障。红花铺镇依托“百姓说事会”服务平台,面对面的向群众问需、问政、问计,干群共商发展大计,提高了政策执行的精准性,加速了工作落实的效率性。联系渠道畅通,加深了干群关系。在草凉驿实施秦岭生态避灾搬迁安置房建设,45亩土地征用和地上附着物征收赔偿成了难题。草凉驿三组群众代表李某会主动站出来去做工作,他从和自己关系好的马某强入手,成功动员他带头签订了征迁协议。就这样,马某强家一带头,一户带一户,一周之内30户群众的土地和地上附着物全部征收赔偿到位,为秦岭生态避灾搬迁建房用地提供了保障。近几年,镇上还有土地增减指标挂钩、219省道改线拆迁、林麝小镇建设等类似的重点项目,共征地369亩、拆迁67户、迁坟11座,涉及上几百户人家。在全体网格员的带动下,群众参与疫情防控、防汛防滑、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有些群众对于政策、干部的理解偏差和误解也得到了有效化解。红花铺镇矛盾纠纷、诉讼率、警情数和发案数逐年下降,调解成功率、调撤率、群众平安建设知晓率和满意度逐年上升,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撰稿: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