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治理矛盾纠纷践行枫桥经验 党建领航多元共治提升治理效能 |
[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23-06-28 | 浏览:3315次 ] |
近年来,宝鸡市凤县红花铺镇紧密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中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与时俱进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围绕“听民声、解民惑、惠民生、聚民心”等内容,以密切联系服务群众为目标,在全镇推行党建引领“三联三化一平台”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不断健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努力发挥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服务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矛盾化解、隐患排查中的重要作用,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坚持政治引领,以基层党建统揽乡村治理
红花铺镇始终把党的领导与“枫桥经验”基本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主心骨”,贯穿于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维护稳定各领域全过程,推动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稳稳落地。一是强化政治统领。构建镇村两级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和责任体系,将平安建设实绩作为党建与发展综合考核、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将平安创建绩效与村书记和“两委”成员待遇和荣誉挂钩,对达标的上浮绩效工资,对未达标的实行下调,视情分级进行警示,压实基层平安创建主体责任。对平安建设工作给予充足保障,将平安建设工作经费纳入镇级财政预算充分足额保障,不断完善综治中心,“三防”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引领基层治理。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等内容,组织党员全覆盖轮训教育,触发全体党员参与社会治理、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动意识。引导基层党员主动参与疫情防控、防汛防滑各项工作,让党员干部在大战大考中淬炼品行、提升能力。镇党委统一组织协调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召开党委会议研究制定《党建引领“三联三化一平台”基层治理创新活动实施方案》《网格化管理直接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百姓说事会服务平台运行工作机制》等制度。各村党组织搭建百姓说事会服务平台,做好政策宣讲,对群众愁盼问题现场答疑解惑。三是优化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各村党组织全面推行“支委领导、代表理事、网格自治”的“扁平化”治理模式,突出发挥支委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支持村委严格落实群众自治职责,加强村委的衔接协作,形成支委科学决策、村委坚决执行、监委有力监督的基层治理管理体系。每月定期开展群众事项办理攻坚行动,依托6+X主题党日、人大代表联络站、党代表驻室服务三类载体,收集群众诉求、现场解答问题、建立事项台账,并就上次事项办理情况现场宣告答复。 坚持自治强基,以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效能
为突出抓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解决乡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力量薄弱、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不高、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矛盾纠纷沉积较多等问题,积极探索“三联三化一平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民生救助、医疗服务等工作,促进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三联对接机制。在全镇范围内推行“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村民代表联系居民”三联对接机制,梳理服务群众事项清单,168名三类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常住群众1170户。开展三类代表“展身份、亮承诺”活动,为党代表、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制作悬挂“三联亮诺”公示牌,让群众能够有事有渠道说、有事有地方说,愁事有人管、难事有人帮。通过搭建桥梁纽带,把上级政策宣传到户,把支部决议传达到户,把意见建议征求到户。二是建立三化管理机制。创新“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常态化落实”治理路径,构建镇、村、组全覆盖的三级网格基层治理体系,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全覆盖。构建直接服务群众网格化治理体系,划分建立网格片区27各,村组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下沉网格,将矛盾纠纷、民生保障、人居环境、交通水利、养老医疗、卫生健康等事项全部纳入网格办理事项,制作张贴联系公示牌,将包抓联系人员信息、服务事项公开,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建立网格化管理直接服务群众微信工作群,安排专人管理,收集梳理群众诉求消息,相关业务领导、干部随时在群内就群众政策咨询做出一对一有效答复。三是建立说事办事机制。红花铺镇积极组织党员、“三类代表”、乡贤、法律明白人等组成“百姓说事会”,确保自治类、法治类、德治类事项都有代表参与。确立“八说八不说”原则,推行“听说议办督评”六步工作法,让村民上门说、现场说、定期说,及时厘清群众关切的民生、发展大事和邻里、家庭纠纷的小事,通过有事敞开说、遇事多协商、大事齐心办、成效众人评,真正实现村民的事情自己办、众人的事情商量着办。建立完善说事事项、承办责任、办理结果、满意评价“四个清单”,逐一跟踪督办、事后回访,落实闭环运行、销号管理,确保件件落实、力争事事满意。 坚持多元共治,以源头治理共建和谐家园
红花铺镇以政治引领促进基层治理高效落实,以自治强基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机制,推进德治教化、法治保障、智治支撑五治融合夯实基础,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治理难题在多治中破解,社会和谐在多治中构建,群众满意在多治中提升。一是强化德治教化。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组建小红花志愿宣讲团,以讲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典型事迹为主线,创新微党课、微宣讲、微培训、微播报、微故事、微服务六种形式,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力推动“积分制”管理,在各村设立红黑榜,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全面推行“一约四会”制度,将以和为贵、谦和礼让做人美德深度融入其中,引导、规范村民行为,让干事创业、做人处世有尺可依、进退有据,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二是强化法治保障。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对简单信访问题分解处置,对复杂疑难问题全力攻坚,充分发挥调委会作用,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化解在镇村。建立乡村治理的法治“宣传员”队伍,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在基层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开展村“法律明白人”培训、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等活动,推行多元化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模式。三是强化智治支撑。紧扣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治理要求,以党务+政务+服务一体化为目标,完成各村数字乡村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和志愿服务、村情民情等业务板块,逐步实现一屏集成、一图展示、一网服务。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群,并安排专人管理,收集梳理群众诉求消息,分解任务、派单办理,就相关问题一对一做出有效答复。根据全域覆盖、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要求,完成镇、村两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工作布点。积极推行普及“七彩凤县”微信小程序,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通过“平台”申办政务、公益、民生各类服务事项。 红花铺镇矛盾纠纷、诉讼率、警情数和发案数逐年下降,调解成功率、调撤率、群众平安建设知晓率和满意度逐年上升,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百姓说事会”被评为全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三联三化一平台”工作机制被市政法委内刊、陕西政法天地、宝鸡通讯杂志刊发,工作案例被宝鸡日报、陕西日报刊登报道。红花铺镇永生村获评“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平安建设“九率一度”市测成绩连年位居全市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