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创新236机制 开创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 |
[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8-01-15 | 浏览:1535次 ] |
社会转型中,一些复杂矛盾纠纷单靠一个部门难以化解怎么办?遗留了几十年的问题已过诉讼时效怎么办?突出信访问题解决过程中力量难统筹怎么办? 何谓236机制 2015年5月,陕西凤县启动“ 236”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试点工作,并成立全省首家县级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从机制上主动寻求突破。两年多来,较好地解决了诉访分离分不清、诉调对接接不通、三调联动联不上、多元协作谁牵头等现实问题。 “ 2”即县上搭建了矛盾纠纷统揽指挥平台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成为县上“一把手”工程,同时整合了法院、信访、司法等部门力量,成立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一厅式办公,把处理群众的诉求常态化。“3”即突出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序联动。案情简单的,由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对情况复杂、问题突出的,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及时采取联调行动,法律援助人员、律师和公证人员积极参与。“6”即县上通过强化组织、队伍、制度、服务、考核、资金六大保障机制,确保机制正常高效运行。 一趟一趟地找县上的多个部门, 21年来由最初的交通事故赔偿,到解决工伤待遇,再到拆迁补偿等,刘某的诉求越积越多。到法院诉讼,早已过了诉讼期。调解,交通事故发生在 1994年,涉及赔偿高低,各执一词;还有当时还未实施工伤条例…… “这可以说是县上出台‘ 236’机制的‘催化剂’之一。”凤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韩晓说,类似问题在县上不仅是刘某一例,也不仅限于凤县,如何在依法治国的大命题下,找到一条突围之路呢? 2015年 5月 1日,全国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大量纠纷随之涌入县法院。其中,许多案子不属于诉讼范畴,可是老百姓却认为“你接下了案子,就要给我一个说法!”县法院的压力很大。同样,县信访局也存在“进得来、出不去、办不了”的问题。怎么办?任其积压不是办法!解决,虽说有人民、行政、司法三大调解,然而怎么启动?什么级别启动?这个超出政法系统本身、在更大范围谋求社会治理的思考,引起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凤县县委书记郑维国(时任)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商讨破解方法对策,在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听取社会意见的基础上,“ 236”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出台。 “ 236”机制很好地贯彻了中央“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精神。县上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政法委书记为副组长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领导小组,并统筹党群、人大、政协及法检力量,对重大事项、疑难问题统一指挥。同时,依托县法院讼诉中心成立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中心主任由县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县法院、司法局、信访局各一名副职兼任副主任,统一受理,甄别交办,实现诉调对接和矛盾纠纷的有效分流。同时,在镇级层面建立了由党委分管领导负责,综治办、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区)等单位为成员的联动机制,并健全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从而形成全县矛盾纠纷化解一盘棋的局面。 如何运用236机制 2015年 10月 10日,刘某来到挂牌不久的凤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中心受理后,将他的诉求进行拆解,在法律、政策的框架下逐个解决。交通事故,县法院提供了当年处理的类似案件档案,按照当时的赔偿标准,又结合银行利息、复利等计算出赔偿金额。随后,又陆续解决他反映的其他问题。最终,于当年 12月 17日,与刘某达成书面调解协议。刘某专程送来锦旗,感慨地说,“我是抱着试一试的念头来的,没想到 21年没解决的问题解决了!” 2016年12月初,凤县境内某高速公路某标段被欠薪的400余名农民工和部分材料商,围堵该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处28天,矛盾随时有可能激化。2017年1月初,部分群众到县信访局上访,鉴于矛盾纠纷复杂,信访局转交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通过召开协调会,指导相关部门为劳务关系明确的45名农民工兑付欠薪工资67万元。对于其余欠薪,充分听取各方诉求,在双方明确表示,由于关系恶化,已无合作可能的前提下,指导双方及时对完成的工程量、撤场费用及债务进行清算,经三天三夜调解共签订协议30份。促成项目部和两家劳务公司三方终止劳务分包合同,由项目部给付两劳务公司剩余劳务费、撤场费用及下欠材料费共2750万元。先行支付的1300万元由县化解中心直接拨付给农民工,对拖欠的9家材料商600万元债务剥离给项目部,剩余款项由项目部在年内分两次兑付,一起涉及2750万元的劳务纠纷顺利化解。400余农民工在春节前(腊月二十七)在化解中心领到了1300万元的欠薪。 调解——反悔——再调解——再反悔,是目前困扰各地矛盾纠纷化解的难题。对此,凤县定期培训调解员,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熟悉法律水平。同时,加强矛盾纠纷初起时,证人、证据、双方最初诉求的固化,经司法确认,增强调解的权威性、合法性。并根据产业特点,成立种植、养殖、采掘等四个行业特邀调解组织,对价格、产量等分歧给出专业建议,让当事人服气。在县化解中心大厅,常年设有一张律师办公桌,群众讨“说法”前,先听律师免费说法,看看自己诉求合法与否?当事人同意由基层调解的,中心发出委派案件时,一份详细的调解方案也随之下传,指导基层调解依法精准进行。基层接的案子,第一时间要上传县化解中心,防止调解跑偏。 236机制显长效 “如何通过改革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既是依法治国的大命题,又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需要。”郑维国说,“ 236”机制实现了制度有人抓、责任有人查、诉求有人问、纠纷有人管、件件有结果的目标,提升了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推动了全县作风转变,使社会更加和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凤县以勇于担当的积极态度,创造性地推出了“ 236”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突出源头治理,减少信访,成功化解了一批沉积多年的“疙瘩事”,维护了一方安宁,促进了社会公众安全感的大幅提升,得到了省市的高度评价。
“ 236”机制是化解矛盾纠纷的金钥匙。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矛盾纠纷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及时,就可能变成解不开的“死疙瘩”,把小事拖大把大事拖炸,严重影响百姓安宁和社会安定。“ 236”机制的妙处就在于建立了全县统一的指挥和化解平台,并延伸至镇村,一竿子插到底,努力为群众做好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等工作。该机制统筹各种资源,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综合施策,实现了化小化早化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把社会稳定的隐患解决在基层,夯实了社会稳定的牢固基础。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 2151件,成功调解 1893件,调解成功率 88%。在 2016年全市社会公众安全感测评中,六项指标,该县夺得五项第一。
(来源于《民情与信访》2017年第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