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安全的凤县配伍 |
[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6-12-01 | 浏览:1105次 ] |
一张便民服务卡、一个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一支组合的普法队伍,这看似简单的“三个一”,合理搭配后却让凤县平安建设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今年上半年,该县社会治安满意率由去年的全省第五提升到第四,位居全市第一。日前,在全市平安建设攻坚会上,他们的做法被推广—— 安全问题第一时间有人抓 前不久的一天夜里,凤县留凤关镇的一位老奶奶睡到半夜,突然听到院门不停响。谁?难道是贼?老奶奶的孩子外出打工去了,就她一人在家,这可怎么办?情急之中她想到了“6995”,于是她拨通了电话。没一会儿,附近的村民全跑来了,原来是头野猪,见人来了撒腿跑了。虽然虚惊一场,但大家觉得县上搞的这个“移动的救援中心”太管用了。 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山大沟深,居住分散。人们遇急事时,医院医护人员、派出所民警赶过来有个过程。同时,群众常常要上山种地、进山采药,遇到危险时,当地一些小地名救助机构又不知道,故而原先那种平安模式已不适用。怎么办?县委政法委在加强网格化综合管理、常态化治安巡逻的基础上,建立了便民服务卡机制。这个机制与“6995平安互助”入户工程配套,即每10至20户的手机互联,每个互联单位中有村、小组的负责人,一旦遇到不安全的事,拨通电话几十人都能听到。在解决治安问题的同时,服务卡上还有县镇农业科技人员、法律工作者等的电话,群众有啥问题在电话中预约、咨询。 群众问题第一时间有人管 去年5月1日,立案登记制实施后,大量“案子”涌入法院,而这些“案子”有些属于法律范畴,有些则属于行政类。由于人民法院只有审判职能,从而就出现“进得来,出不去”。同时,信访部门也遇到类似的情况。这个问题各地普遍遇到,极易出现“踢皮球”现象。 如何使群众身边的问题在第一时间有人管?凤县进行探索和破冰,独创了“236”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县上统筹党群、人大、政府、政协及政法力量,常委班子成员分工协调分管部门及联系镇上的相关部门,对重大事项、疑难问题统筹调动力量、统一指挥处置。同时,按照一厅式办公、一站式解决纠纷的原则,成立了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中心主任由县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县法院、司法局、信访局各派一名副职常驻中心开展工作,重点履行甄别交办、集中化解、指导督办、司法确认、登记立案等职能,走出了一条“诉访对接、三调联动、多元协作”的矛盾纠纷解决新路子,实现了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 今年上半年,该县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88起,有效预防258起,成功调解601起,调解成功率达到76.3%。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祝列克专门批示该县创新好。 法律知识第一时间有人送 “三个一”中的最后一个一,该县也做得很有特色。他们打破了过去平安宣传多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的惯例,变一家为多家参与,在全县形成了平安宣传的合力。除普法宣传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等五进外,县上还为每个村配备了一支由两名专业人士组成的普法队伍。这两人,其中一名为公安干警,负责组织安全巡逻、隐患排查;另一名为法、检、司部门中抽调的干警,可就近接受群众咨询,及时受理群众涉法问题,使得群众遇到的法律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今年该县花椒成熟时,驻村法律服务队针对外来收花椒客商多、群众手中现金多的实际,第一时间发出安全警示,提醒保存好合同、把钱存入银行,避免了安全风险。 采访中,该县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韩晓说:“平安建设涉及各方面力量的调动和组合,使之发挥最佳的作用,跟中药里的用药配伍相似。搭配得好,就能治未病,把各种隐患消灭在未起时,让社会更加和谐。”()作者:韩强娃 来源:宝鸡日报11月29日A5版) |